口蹄疫Aftosa(屬一類傳染。┧酌翱诏彙、“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偶蹄獸,偶見于人和其他動物。其臨診特征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皰?谔阋呤菄H獸疫局規定的A類傳染病,主要發生在與患畜密切接觸的人員,多為亞臨床感染?谔阋呖赏ㄟ^空氣、灰塵、病畜的水皰、唾液、乳汁、糞便、尿液、精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飼料、褥草以及接觸過病畜的人員的衣物傳播?谔阋咄ㄟ^空氣傳播時,病毒能隨風散播到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種口蹄疫病毒屬的病毒引起的?谔阋卟《居7種抗原性截然不同的血清類型?谔阋卟《緦儆谖⒑颂呛怂岵《究票遣《緦,是病毒中最細微的一級。其最大顆粒直徑為23納米,最小顆粒直徑為7—8納米。已發現的口蹄疫病毒有A、O、C、SAT1、SAT2、SAT3和ASIA1等7個血清型。各型的抗原不同,不能相互免疫。每個類型內又有多個亞型,共有65個亞型。[1] 中國流行的口蹄疫主要為A、O、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 發病過程 潛伏期 各種動物感染口蹄疫的潛伏期不完全一樣。牛的潛伏期為2~4天,最長達1周;豬的潛伏期為1~2天;羊的潛伏期為7天左右。

 蹄冠部皮膚水泡,及水泡破潰后之糜爛面
 鼻鏡邊緣水泡
 舌、頰部粘膜糜爛
前驅期 病狀不明顯,常表現為全身不適、疲乏、伴有口腔、舌咽局部充血和頸淋巴結腫大。常為輕微頭痛、不適及發熱。 發疹期 病毒侵入處出現原發皰疹,體溫可達39℃伴頭痛、惡心、嘔吐、腹瀉,少數可至低血壓、心肌炎等。在指端皮褶和指掌面有蜇刺感和燒灼感,發生水皰的先兆為指掌部。有時口腔黏膜也可發生水皰,口腔內形成的水皰則凸出而飽滿,周圍有充血區,初發時水皰液澄清而呈微黃色,原發性水皰消退后5天內還會出現繼發性水皰。蹄部、掌跖部,因皮膚較厚,發生的水皰平坦?谇凰捰绊戯嬍惩萄。 恢復期 高熱數天后進入此期多數患畜如能及時對癥治療,可在兩周內康復。如有嚴重的心肌炎、循環紊亂和繼發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可招致嚴重的后果。 分類/口蹄疫 良性口蹄疫 經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變則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 惡性口蹄疫 在水皰愈合過程中,病情突然惡化,全身衰弱、肌肉發抖,心跳加快、節律不齊,食欲廢絕、反芻停止,行走搖擺、站立不穩,往往因心臟麻痹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達25%~50%。 癥狀/口蹄疫 畜類
 患口蹄疫的動物
對于畜類,口蹄疫的癥狀主要是二至三天后的高燒;口中的水皰導致粘性或泡沫狀唾液的過度分泌并流淌出口外;足部的水泡有可能破裂并導致殘廢。除口腔和蹄部病變外,還可見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皰和爛斑;胃腸有出血性炎癥;肺呈漿液性浸潤;心包內有大量混濁而粘稠的液體。惡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見到灰白色或淡黃色條紋與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狀斑紋,俗稱“虎斑心”。 成年動物感染后可能會伴有數月無法恢復的體重減輕,以及成年雄性動物的睪丸腫脹,對于母牛,牛奶產量會明顯減少。 流行病學/口蹄疫 牛尤其是犢牛對口蹄疫病毒最易感,駱駝、綿羊、山羊次之,豬也可感染發病。本病具有流行快、傳播廣、發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學特點,疫區發病率可達50%一100%,犢牛死亡率較高,其他則較低。馬不會感染口蹄疫,但會成為口蹄疫的被動載體。[1] 病畜和潛伏期動物是最危險的傳染源。病畜的水皰液、乳汁、尿液、口涎、淚液和糞便中均含有病毒。 傳播途徑/口蹄疫 口蹄疫傳染途徑多、速度快。發病或處于潛伏期的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病毒可通過空氣、灰塵、病畜的水皰、唾液、乳汁、糞便、尿液、精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飼料、褥草以及接觸過病畜的人員的衣物傳播?谔阋咄ㄟ^空氣傳播時,病毒能隨風散播到50-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診斷/口蹄疫
 口蹄疫
口蹄疫病變典型易辨認,故結合臨床病學調查不難作出初步診斷。其診斷要點為: ①發病急、流行快、傳播廣、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呈良性經過; ②大量流涎,呈引縷狀; ③口蹄瘡定位明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頭皮膚),病變特異(水泡、糜爛); ④惡性口蹄疫時可見虎斑心; ⑤為進一步確診可采用動物接種試駿、血清學診斷及鑒別診斷等。 鑒別/口蹄疫 口蹄疫與牛瘟的區別:牛瘟傳染猛烈,死亡率高;瘤柘膜可見糜爛但蹄部無病變;胃腸炎嚴重;真胃及小腸粘膜有潰瘍。 口蹄疫與牛惡性卡他熱區別:后者常散發;口腔及鼻粘膜有糜爛,但不形成水皰;常見角膜混濁。(A)肪治 口蹄疫宜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平時要積極預防、加強撿疫,常發地區要定期 檢測/口蹄疫 蹄疫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用于檢測疑似感染動物水皰皮或水皰液中所有血清型口蹄疫病毒,適用于口蹄疫病毒的檢測、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 附表:口蹄疫與豬水皰病、水皰性口蹄火和水皰疹鑒別診斷
動物種類 |
口蹄疫 |
豬水皰病 |
水皰性口炎 |
豬水皰診 |
豬(皮內、靜脈) |
+ |
+ |
+ |
+ |
牛(舌而皮內) |
+ |
— |
+ |
— |
馬(舌而皮內) |
— |
— |
+ |
— |
豚鼠(蹄部皮內) |
+ |
— |
+ |
— |
乳兔 |
+ |
— |
— |
— |
乳鼠(皮下 |
+ |
+ |
+ |
— |
金地鼠 |
+ |
+ |
+ |
— |
成雞(舌而膜下) |
+ |
— |
+ |
— |
雞胚(尿囊腔) |
+
— |
— |
+ |
— |
豬腎細胞 |
+ |
+ |
+ |
+ |
年腎細胞 |
+ |
+ |
+ |
+ |
幼地鼠腎細胞 |
+ |
+ |
+ |
— |
Hela株細胞 |
— |
— |
+ |
— |
檢測方法 1.蹄疫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用于檢測疑似感染動物水皰皮或水皰液中所有血清型口蹄疫病毒,適用于口蹄疫病毒的檢測、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 原理:利用異硫氰酸胍方法提取RNA,在反轉錄酶的作用下,以RNA為模板,以引物為起點合成與RNA模板互補的cDNA鏈。利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DTC型基因擴增儀,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經高溫變性、低溫退火、中溫延伸的循環,使特異性DNA片段的基因拷貝數放大一倍。經過35個循環,最終使基因放大數百萬倍。將擴增產物進行電泳,經溴化乙錠染色后,在紫外燈照射下,肉眼可見DNA片段的擴增帶。該方法可以檢測所有亞型的口蹄疫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采用分型診斷試劑盒進行進一步檢測。 2.血清學試驗,ELISA是目前檢測FMDV感染較為常用的診斷方法,其與補結試驗、中和試驗及間接血凝抑制、免疫擴散沉淀試驗相比較、具有靈敏、快速、價廉等優點。 防治/口蹄疫
 口蹄疫
動物患口蹄疫會影響使役,減少產奶量,一般采用宰殺并銷毀尸體進行處理,給畜牧業造成嚴重損失。國際獸疫局將口蹄疫列為“A類動物傳染病名單”中的首位。世界上許多國家把口蹄疫列為最重要的動物檢疫對象,中國把它列為“進境動物檢疫一類傳染病”。 專家推薦口蹄疫治療保健方案: 飲水中添加:熱普舒(卡巴比林鈣)500g +克拉美(復方阿莫西林)500g/噸; 飼料中添加:克拉美(復方阿莫西林)1kg+千目毒抗(千目中藥超微粉)1kg/噸 同時用:克拉美(復方阿莫西林)+碘伏原液混合涂抹患畜口蹄破爛處,可以有效的促使口蹄糜爛處快速結痂。 同時做好消毒工作。 疫苗/口蹄疫 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亞單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在注射疫苗后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維持4--6個月。 免疫接種:使用“o”“A”雙價苗。 種豬:每年兩次雙價苗的接種。 商品豬:小豬的母源抗體只能保護到35天—45天。在40-50天(30斤)接種疫苗,4周后(50-60斤)再接種一次,再過4周加強一次。 一旦發病,則應及時報告疫情,同時在疫區嚴格實施封鎖、隔離、消毒、緊急接種及治療等綜合措施;在緊急情況下, 尚可應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復動物血清進行被動免疫,按每千克體重0.5--1毫升皮下注射,免疫期約2周。 疫區封鎖必須在最后1頭病畜痊愈、死亡或急宰后14天,經全面大消毒才能解除。
|